□蘇報駐太倉記者 顧志敏 周哲
4日上午,在太倉婁東街道景瑞社區核酸采樣點上,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引導下,居民有序排隊、相互之間保持“一米安全距離”,分組進行核酸檢測。在大潤發超市入口,居民逐一出示蘇康碼、行程卡,并掃描場所碼,經測溫后有序進入超市。
在抗疫考驗中,每個人都是答題者。連日來,來自各行各業的太倉群眾堅守“疫”線,以實際行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在交通卡口、村(社區)入口、生產一線自發執勤,為控制疫情的輸入、傳播和蔓延貢獻力量。
群防群控筑牢“前哨”防線
“請打開婁城防疫小程序,出示您的貨運碼。”3日上午9時許,一輛紅色貨車駛入S80疏港高速主線卡口,穿著防護服的“紅箭”應急救援隊隊員連忙上前核驗相關信息。
據悉,該應急救援隊有6名成員,來自不同單位,他們從3月底來到S80高速卡口參加防疫志愿服務,一直堅守到現在。執勤期間,隊員們認真查看每一輛車司機的貨運碼、健康碼、行程卡、核酸檢測結果等,堅持做到“不漏一車、不漏一人”。
“紅箭”應急救援隊隊長苑書亞說:“卡口車輛多、環境嘈雜,說話都得扯著嗓子喊,有時感覺自己睡覺時都在嘀咕‘你好,請出示貨運碼和身份證’。”
S80疏港高速主線卡口是進出太倉港的一條主要通道,每天有二三千輛貨車進出通行。太倉近20家單位志愿者緊密協作、輪班執勤,著力提高查驗通行效率,全力保障物流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為做好S48滬宜高速沿線的疫情防控,沙溪鎮新建村村民和近百名企業員工以及南沿江鐵路指揮部員工積極行動,自發成立高速公路護路護線巡邏組、村域管控卡口檢查組、村域動態巡查組。為進一步強化各小組指揮協調,新建村設立了統一調度指揮平臺,實現了各卡口、站點和巡邏組之間的無縫對接。通過云指揮平臺,各組之間密切協調,村指揮部可實時查看各巡邏組位置,統一發布各項工作指令,對突發情況做到第一時間響應。
群眾自發組隊守護家園
村(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細胞,也是疫情防控的最小單元。在太倉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區鎮充分發動村(社區)群眾,在守好“小家”的同時安定“大家”,凝聚起一股眾志成城、齊心抗疫的力量。
省、市交界村的出入口是“外防輸入”第一道關口,對筑牢疫情防線至關重要。瀏河鎮與上海有13.8公里的交界線,都位于瀏南村范圍內。疫情期間,居住在交界線周邊的瀏南村村民紛紛自發行動擔任家園“守護者”。
5月1日上午7時不到,瀏南村志愿者俞秋云、吳秀綸來到卡口,她們要一直堅守到傍晚6時。“我們一直生活在這里,附近村子的人基本都認識,假如有生面孔進來,我們會及時和村里的協防人員聯系。”俞秋云告訴記者,為了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村民自發組成了20多人的志愿團隊24小時進行值守,為家園疫情防控出力。
明星二園是城廂鎮東林村的一個自拆自建集中居住小區,位于新毛老鎮區的西側,共有居民120余戶500余人。4月8日,該小區實施封閉管理,村民們買菜成了難題。
為了解決村民們的蔬菜需求,小區的村民議事小組迅速行動起來,小組成員、老黨員、志愿者分頭行動,通過上門走訪、組建微信群、發布告知書、喇叭宣傳等方式,講清楚封閉管理的意義、要求以及提供的服務內容。同時,小區還成立保供隊,每4戶安排1人負責登記需求信息,包括肉類數量和蔬菜品種。每天,保供隊將每戶需要的肉類配送到家,蔬菜則由村里集中采購,并在由村會所改造的臨時菜場里,以略低于市場銷售的價格賣給村民。
企業閉環管理筑牢防疫屏障
日前,一輛大型集卡在保運車輛護送下,抵達位于璜涇鎮的蘇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門前,保運司機與企業做好交接確認后,企業專職消殺員對車輛關鍵部位進行消殺。同時,記錄員對車輛狀況和消毒情況進行圖片和視頻記錄。
蘇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地處璜涇鎮北部工業園區,作為蘇州首批保供企業,該公司在疫情期間做好閉環管理,嚴格落實相關政策,做好預防性消殺,織牢疫情防護網。
進入閉環管理以來,瑞高新材料把衛生消毒工作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第一時間組織隊伍到位、物資到位、培訓到位。消殺人員每天都會對生產車間、生活區域、主要通道等消殺兩次。40多名員工留守企業,駐扎廠區內部,只進不出,生產中嚴格防護措施,最大限度增大生產間距。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申久化纖有限公司以最快速度制定出臺《申久集團駐廠封閉管理方案》,將生產所需人員控制在最低數,最終確定留守員工、家屬等人員近900人,嚴格執行“不進不出”原則。
“在員工們的配合下,我們成立了綜合防控組、物資保障組、生產經營組等落實防疫、生產等各項工作。”該公司行政部經理張萍說。
閉環管理,不僅要保障企業生產,更要保障群眾生活。申久公司為員工準備了暖心抗疫大禮包,并做好一日三頓營養餐。員工們也積極行動,互幫互助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曾有4年理發經驗的員工陸永志,利用工余時間主動參與公司愛心理發點的工作。
在公司統一安排下,員工們積極配合防疫措施。每日定期消殺、核酸檢測、體溫測量……申久公司廠區內900人閉環管理實現了“零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