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各大媒體報道會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情況:中國各行業領先的民族品牌(尤其是民營企業品牌),都曾經或正遭受著黑公關的攻擊。從通信行業的華為,到家電行業的海爾、服裝行業的李寧、日化行業的阿道夫、汽車行業的吉利等,越是領導品牌,遭受的黑公關越多。
不少觀察人士表示:當前不少國外品牌工廠撤出中國,政府也呼吁加大內循環經濟形勢下,民族品牌在解決就業、納稅等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瓦解了民族品牌,中國的經濟實力、普通消費者的消費權益都將受到嚴重沖擊,那已是事關國家發展、社會穩定的大事了,保護、支持民族品牌勢在必行。
為何要黑民族品牌?
縱觀華為、阿道夫、連花清瘟等民族品牌被黑,我們不難發現背后有別用有心的國內外組織在“帶節奏”,既有蓄謀已久的國外政治、經濟勢力,也有藏于國內的買辦、代理階層。
一個國家經濟崛起的背后,往往是一批批品牌的強勢崛起,品牌是企業資產,也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象征。支持民族品牌,必須旗幟鮮明的提出來了!沒有華為、小米的性價比,國外品牌就不會那么重視售后服務;沒有李寧、安踏的國潮創新,國外品牌的價格估計依然高高在上;沒有阿道夫等開創高端香氛洗護產品,國外品牌憑幾款柔順、去屑的產品或者收購民族品牌就可應付中國消費者幾十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某鄰國就公開宣稱“一流產品銷歐美、二流產品銷本國、三流產品銷中國”,如此大放厥詞,只因當時國內各行業缺乏強大的民族品牌。擁有強大的民族品牌,才會有向國外品牌叫板的底氣,中國消費者權益才會受到真正的重視,支持民族品牌就是保護我們自已的利益。
當中國自已的品牌產品合格,在自己國土本分的做生意,中國人為何不好好支持?還要跟著國外對手的錯誤言論起哄,這些人不是蠢就是壞,就是吃里扒外、崇洋媚外的軟骨頭!
多種勢力如何黑民族品牌?
針對在世界通信行業都領先的華為,某國政府已經是親自赤膊上陣了,加上國內外競爭對手、各媒體、各個所謂的“專家”,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從國家安全、政治因素、產品技術、員工關系等各方面全面黑,恨不得一口吃掉華為。
高端香氛洗護領導品牌阿道夫在原創研發能力、市場業績都遙遙領先。但樹大招風,網絡平臺出現不少負面信息:1、以專家身份評價阿道夫等各品牌有不合適的成分;2、以消費者身份評價使用有不適感覺;3、以網民身份跟風起哄。仔細探究,多數負面言論的套路都是先攻擊阿道夫等大品牌后,接著推薦其他品牌的洗發水。
蹭大品牌的流量成為一種生財之道,不少競爭對手用職業“水軍”假冒消費者,每天活躍在各大群里,等待著“指令”攻擊阿道夫。負面言論多了,便會出現一種“法不責眾”的幻覺。而在有組織、話術統一攻擊阿道夫的背后,不難發現國外日化巨頭的身影,以及國內一些競爭對手、蹭流量發財的商家和提升知名度的營銷帳號的跟風。
這種螞蟻咬大象式的黑公關,確實令各大民族品牌頭疼,花大精力集中反擊,分散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的精力,不反擊,企業品牌形象又容易被不明真相的網民誤解,負面信息積累越來越多。
結論:支持民族品牌,是中國人應有的良知!
央企擔負著最基礎、最重要的產業,民企解決了過半的就業問題,華為、阿道夫、三一重工等投入巨資到原創研發技術中,還有持續的納稅、社會公益,優秀的民族品牌應該是中國人自己手心上的肉。
商場猶如戰場,民族品牌和成熟的國際品牌比拼,猶如新生兒對戰成年人,實力還有限,斗爭經驗也缺乏。略顯稚嫩的中國民族品牌,或許離國際大品牌還有些差距,就如我們自已的小孩,我們要多看到它向上、向前進的力量,給點時間、空間讓它慢慢趕上。
民族品牌歡迎正常競爭,也愿意向優秀品牌學習。但若要惡意攻擊時,我們也不能天真傻白甜,光顧著自我檢討而忘記對方的殘酷。當民族品牌面臨質疑時,我們多些調查研究,少些跟風與推波助瀾,先讓子彈飛一飛,不要讓你的滿腔正義感成為別人的刀子,不要被惡意操縱的國外品牌嘲笑。我們要有能力識別、有能力反擊,果敢迅速,毫不留情,這才是每個成熟中國人應有的眼光與智慧!